新学

      我认为被闹钟吵醒的感觉比被罗伯特吵醒的感觉要好。早上像烂泥似的来到学校,对所有旧同学打了一声招呼,坐在教室里不知不觉的过了一个上午。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喝了第二杯咖啡,才开始感觉精神起来。并且我在想,如果老师从一开始就马上讲课,也许我的精神就会立刻集中起来。可是老师仁慈地决定今天不会跟我们讲上课的内容,我的睡意立马涌进脑子里。

      不管怎样,灰蒙蒙的下雨天,加上老师的“特别照顾”,注定了开学第一天是浪费时间。在我看来,这就是澳洲职业教育的育才大纲:凡事不必着急。人各有志,来这里读的一部分是为了移民,一部分是为了继续留在澳洲,剩下的就是不喜欢动脑的。活到今年22岁的我,才刚被光阴的惊醒下拿起书本,深信知识方可创造未来(当然这还要配合双手与意志的结合)。我在巧合的机缘下,在一个多人晚餐上遇到了曾在职业教育届里工作的老师,他们不像大学老师一样要有教授头衔,也不必写出一些有见地的论文,他们只需在某个领域工作足够久,再考个执教牌,就可申请工作。她跟我讲,从以前到去年,在职业教育的领域里工作是件很吃香的事,因为职业教育的大部分学生都来自海外,其中大部分荷包鼓鼓的前来澳洲读书。从事教师的两年经验中她说,学校在口头上已经要求了她除非十分特殊的情况,一律让学生考试过关,以便他们顺利缴完所有的学费。尽管我以前对此消息有所猜测,但是亲自从前任老师口中得知这消息还是有点惊讶。接着,老师坦白跟我说了一件让我更惊讶的事:她曾经对她的学生讲过,如果我是雇主兼任老师,我也不能保证你们一定找到对口的专业工作。从这句话中便可推测出很多海外学生的教育程度是参差不齐的;再换句话说,在国外求学跟我所知道的国内一样,有钱就有学位。

       话说到如此,勤奋学习从一开始就是自己的自由。我遇过许多形式的学生,最不喜欢就是跟两三个本国人凑成一组,叽里呱啦的讨论与学习无关的事,毕竟中国的教育方式跟国外有本质上的不相同。对于很多我们来讲,考试过关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最难的是如果突破自己死守的面子,放下架子来真正学习点什么东西。

意思

      有些人喜欢在嘴边挂着“意思意思”的口头禅。我听着就反感,听着就觉得这个人靠不住。

      凡事都“意思意思”,这段词的前面必定铺垫着强人所难的请求。比如去拜访老人家,别人不愿去,就被劝说“意思意思,坐坐就走”;比如拜访一个难缠的家庭,也被劝说“意思意思,人家过年也来过”;最让我讨厌的,就是“求人办事,意思意思”。

      可见这“意思意思”包含了一个文化另一面羞涩的传统。

      我来到了墨尔本越久,越不习惯跟别人意思意思。如果他人讲话讲得天花乱坠,人云亦云,我更是觉得浪费时间。以此为准则,我上班对待客人,上课对待老师,上街对待朋友,尽可能如对待佛祖菩萨一样,心诚而性善。其结果是,他们渐渐的如佛祖菩萨一样拥护我,为我的情况设身处地的着想。

       如此看来,越是对生活“意思意思”,不知所云,越是感到生活压抑着自己;而因由我们天生的复仇心理,我们不经意就“意思意思”别人,到最后,大小黑白,都只是意思意思了。

几时

醉意轻袭

今晚有多少忧愁

何苦自哀,这如此幸运的人

云开自见月明,一切有结果

急,急不得

愚者倔寻白发之忧

隔日回首自嘲

京四

     罗伯特不可以理解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争先第一个挤去某个地方。比如说,我们找到了一些有趣的场景拍照完了,随后看到的游客也跟着我们拍下同样的东西,有时我怀疑他们究竟知不知道其实我们就是在拍他们。故宫是个很漂亮雄伟的地方,可是一到人多的时候我们全失去拍照的热情。结果在御花园,太和殿等热门的地方我们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倩影。后来罗伯特终于明白了,原来抢的热情仅仅是为了抢,因为我们登飞机火车时候,明明座位已经预先安排好了,但是只要到了进客的时候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奋不顾身的向前挤;在故宫排队买票的时候,卖票口根本没到时间开放,有的人还依然插队到前头,誓愿等也要等前排的。所以有的时候罗伯特取笑我说,原来不是你不耐烦,是你的整个国家都没有耐心。我没有办法跟他解释这个现象,所以我只能揍他一下。

京三

      今天是来到北京的第三天,天气似乎比昨天更糟糕了。在北京城的能见度很低,空气显得很浑浊,就想一层肮脏的塑料膜一样在我们头上,隐约的看到太阳的光,可是没有一丝风,早上近10点的天气已经显得好可怕,让我几乎没忍住回去酒店休息。

      我和罗伯特今天决定去到麦当劳吃早饭。因为来到北京的三天里,我们的肠胃一直就没有好受过。当我们去到麦当劳的时候看到老外也在等候买餐,这让我们大悟到,尽管中国的早饭很便宜很好吃,但是选择来麦当劳吃的就是卫生的保证。我们还边吃边调侃说,这汉堡好肥,好干净哦!在我们快速地吃完东西之后,我们又转折到故宫。故宫午门前面没有车到的,我们要么从天安门走进去,要么从东,西华门两边绕到午门前。走到门口才一秒不够,我就转身跟罗伯特讲,咱们今天不去了。排队的人多得象去欢乐谷排队玩过山车一样,而入门处徘徊的人却象去大梅沙海滩一样拥挤。每个人脸上的发亮的汗水和远处朦胧的天安门,这一场景让我们俩觉得又闷热又惊讶。

      所以我选择了马上坐公交车去北海公园。本来我想说去景山公园远眺故宫的,可是这样浓的烟雾,估计什么也看不清楚。结果到了北海公园证明我是对的——要是白塔上的顶不是金色的话就十分神秘自然的融入烟雾当中了。

      由于罗伯特没有学过,也没有认真看过中国历史,所以北海公园,恭王府,什刹海之类的东西对他来说都是大同小异。而且每个景点都收门票,我们有本lonely planet2005年的导游书,书中介绍的价格跟现在比差不多升了20%以上,这让我感到生气但是又无可奈何。他跟我说,看了那么说皇帝跟有钱人造的景色之后,我现在最想看到的自然风景。我说,那在北京你真的是来错地方了。

      粗糙的,我们结束了北海以及什刹海的游览。我们又回到麦当劳吃午餐。有个婊子在我们看菜单的时候直接插了队,罗伯特说,你们中国人的粗鲁是一种隐性的粗鲁,攻击方式就是不用攻击,把你当透明的对待。我想了想,这就可以解答说为什么罗伯特觉得很多中国人在自言自语:其实他们在跟身边的人讲话。我当时很累,没有就这个方面跟他大解释一番。回到酒店,我还说想睡个觉,但是心里想这明天去长城的路线还没有计划出来,就坐在电脑前一点一点的找。罗伯特说,能不能去些不必感觉跟着团队走的景点,我找到一个叫司马台长城,结果网站说是为了提高旅游质量,正在关闭维修,几年后会重新开放,我跟罗伯特开玩笑说,他们准备在长城盖电梯,以后人走着就舒服。

      百度网站上搜索资料,是件很费神的时候,因为我前几次就被网站的资料误导过,罗伯特还怪我这人没长脑子。所以我条了一个叫慕田峪的长城,比起八达岭名气小人为改建的痕迹比不会太起眼,锁定目的地找了半天,才敢确定明天一大早起来不会走错路。

_

I Am Love – Io sono l’amore    (2009)         IMDB rating: 7.2

     Dressed by Fendi and Jil Sander, that’s a hidden reason I chose to watch this movie in a art-house Monday evening. The movie opened in a detailed, tradition way of luxury over a birthday dinner. As it went I started getting bored as it has no such significant conversation or development, it seemed – at the beginning – to me it’s too much art-housey, that threw me into boredom. But somehow , the detail concentration of a fashion-based family has also continually brighten me up without yawning. And that made me wondered, if I’d downloaded this movie from internet and had watched it over my laptop, I probably need two days to finish the movie and I wouldn’t remember any of its picture and sound, which were two main core of this beautiful movie.

The message I was getting from this movie,(despite Rob said this movie wasn’t clearly sending out one) was to live a life in passion, although it always seems smarter to live a life richer, with whom might not know who they are anymore.

两年

     我今天真的没有知觉今天是我来澳洲的两周年。其实我之前有写了一篇两年的日志,但是因为意外没有保存。我以前都不敢想有这么一天,一直觉得这件事情很远,结果时间不知不觉的闪在我的面前。告诉我一些我不能理解的秘密。

     不过,再怎么难舍的离别,分开久了,也就变得麻木。而再怎么远大的理想,憧憬长了,也就变得模糊。

     我今天只讲今天的事情。

     今天去了上班。然后下班马上到了图书馆跟同学做最后的作业。本来星期五安排了工作,但是同学说最后一节课一定要去,我看他们那么坚持我就答应了。接着我和他们一起去看了电影,回到家,没有力气煮饭,就又出门吃了快餐。仿佛在未知的情况下给自己一次欢愉的夜晚。

     昨天发生了什么,明天会发生什么,都不是今天的事情。什么事最重要?爱我的家人,爱我的朋友,和爱我的生活。

     今天是两周年纪念日,也是两年的某一天。

安妮

The Diary Of Anne Frank   (2009)       IMDB rating: 7.3

     一个犹太少女安妮,从忘了哪个国家逃亡到阿姆斯特丹,在一个狭义的地方和其他人住了两年,最终被发现,死了。她在这两年写的日记被保佑的留存了下来,成为了她在那两年作为一个逃亡者,以及一个少女的写照。

     虽然在剧情没有很大悬念,可是这部迷你剧值得称赞的一面是它从把二战犹太人逃亡的故事作为侧重,恢复了原本这个日记作者的初衷——她自己的想法。 这种叛逆,躁动而坚持的感觉对我来说还是很熟悉,仿佛我是从刚出狱回头去看监狱里的百态。一个年轻人还不理解自己的需要,他也照理不能理解他人的需要。这么理解起来的话,她做了什么事情都没有错。

理解

     在我学校的小团体里,有一个印度裔的同学安妮莎。周五晚上我们约好下课去看电影,买好了票,在电影上映前我们决定先去买点吃的。我买了一块煎饼。同学想说买一个蔬菜汉堡套餐,薯条分着大家吃。没过一会儿套餐拿过来了,吃着吃着,服务员很慌忙的跑过来,说,不好意思,这个套餐不是你的。

     我们听完了傻傻地看着点餐员。点餐的女孩说,这个牛肉汉堡是另外一个客人的。安妮莎说,那我当时过去的时候你为什么要给我呢?她说,我叫的是那个客人的名字。我们听了又进入了一阵子的词穷。接着,另一个同学带着生气的口气说,那么,你知道你给这个素食者一个牛肉汉堡了吗?点餐女孩的英语不大好,这钟情况她也没有遇过,只能慌张地回应说,很抱歉这个才是你的。说完把汉堡薯条放下就走了。

     另外两个同学安慰安妮莎说,你OK吗?安妮莎从错愕的神情转移到不悦,说,我刚才点餐的时候心里就有个感觉,为什么我要相信她。说完她看着手中的牛肉汉堡,露出了沮丧的表情,并起身把汉堡扔了。另外两个同学继续问她说,你还好吗?安妮莎说,没事。我刚才吃的时候就觉得很奇怪。但是我也没想多少,就继续吃下去了。两个同学就说,那个点餐员的反应是不是也太慢了吧,吃了那么久才知道是错的餐,而且还这么草率,不行,我们要投诉她。接着她们继续热烈的讨论起来,并问安妮莎,你觉得呢?你想写一封投诉信给管理中心吗?这件事情一定要得到他们的重视才对。

     我这时候开始开口说,没关系啦,你在不知情的时候都吃了。你的上帝不会怪你的。安妮莎有点忧伤的说,我知道,但是提姆,你也要明白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吃过肉这个东西。今天却让这个愚蠢的点餐员把一切都毁了。另外两个同学附声称是。

     听到她们的反应我不必再说什么。可是我心里在想,那又怎么了。

     尽管过了一阵子她们不再讨论这事,好像提起来会伤了安妮莎的心一样。但是我心里还是忍不住得在想,而且这个想法逐渐让我感到担心,为什么我感受不了她们言辞中的抱恨不平。或者这件事情对安妮莎来讲很重要,但是哪里会有从来不犯错误的订餐员呢?可是,要是安妮莎对某种食物过敏,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很可能就是安妮莎要去医院了。订餐员给了不该的食物,在澳洲是件很严重的错误。可是我的第一反应不是为安妮莎感到抱歉,而是想,我们多了一盒免费薯条可以吃。我不禁担心,这种麻木的,不为他人设身处地的想法,会给我的社交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爱国

      “20世纪的德国思想家舍勒(Maz Scheler)认为,怨恨是一种对他人不满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是种潜藏心中隐忍未发的怒意,毒蛇般地折磨和扭曲了一个人的正常心智与价值观。所以要隐忍不发,是因为有这种情绪的人根本没有发泄报复的能力。这种怨恨的由来有二,一是受到他人的侮辱,二是嫉妒他人拥有的东西,觉得那东西本该为己所有。可是他人的地位比自己高,实力比自己强;我不只没法抢夺他拥有的一切,没法改变我和他的差距,甚至连对之发作都不敢。这时就会出现“价值移位”的现象了,意思是颠倒价值常规,把自己得不到的说成是不好的,将自己的低下处境说成是高等的。就像阿Q和人打了一架后却以自己的卑贱无能为美,又像中国给列强欺凌之后表扬自己热爱和平。

     舍勒认为怨恨不只存在于个人内心,它还可以是社会群体的共有情绪,只要符合了两个条件,它就会产生。这两个条件之一是自己这个群体可以和其他群体比较;之二是觉得被怨恨嫉妒的群体地位是自己可以达到,甚至本来就应该属于自己的。放在中国的具体环境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这里真有一篇培养怨恨心理的土壤。首先是觉得我们中国人受了百年国耻,“各国不肯平等对待我”,奈何自己往日又无力反抗,只好一方面心中愤懑“不忘国耻”,日日慢慢咀嚼这挥之不去的恨意。同时我们又会回想汉唐盛世乃至于清初三帝的威风武功,认为这个世界第一的宝座本来是自己的。在这个基础上若加上长期以来的教育灌输,一种能够扭曲价值扭曲世界观的怨恨就会不断生长茁壮了。”

     我在想,这段话里面证明出来的有多少是符合我生活环境中的事实,自从出国以来,我一直在外国人的身边强调自己是个中国人,其一是因为我想人家觉得我的英文讲得很好,其二是,我想证明给人家看,他们心目中所想的中国人其实跟他们现在看到的我是不一样的。可是,如果,他们的心中根本没有想过什么样的人才是中国人呢?又说,如果他们根本不觉得行为举止粗鲁的人一定就是中国人呢?那么我不是自己给自己笑话吗?看了那一段话让我想到,为什么我在外国人面前宣扬自己是中国人,反而在来自中国的同学的面前却表现得不屑一顾。这是不是由于我对我自己的国家不自信。我不相信我的国家,我不相信我的同胞跟我一样用同一种方式来爱我的国家。

     我在国内住学校宿舍的时候,有一个同学,一直跟我不是很和得来,因为我经常用讽刺的方式来面对身边的事情和人。他觉得这是对身边的人的侮辱,而我,其实心里却有一种抵抗情绪,所以每次我说出一些惊人的话的时候,多多少少是抱着看戏的心态,嘲笑他被气得无话可说。而每次当他有话说的时候,他总是很愈加激动的说(那个时候通常是在宿舍关灯之后),他儿时的环境很艰苦,他的爷爷或父亲因为这个国家的当时的局势做出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情,又说到国际上的人是怎么欺负我们,穿插着暗示这宿舍里睡着一个崇洋媚外的中国人,(他根本就是无耻!)最近他总是在每个人的笑话中,渐渐沉默,然后鼾声接踵而来,他或许彻夜不能眠,沉沦在国耻的悲痛之中。

     其中他说的每句话,每个人都懂,但是没有人弄懂的是,他刚才讲的那一席话,真正的含义是什么。是悲叹自己的怀才不遇?还是宣扬在他眼中开始消失的团结爱国精神?我在听到那番激情四扬的言论,恨不得摒弃我们俩之间的一切分歧,跳下床来跟他好好的辩论一方,但是我又不喜欢以情绪作为推动的争执模式,而且我认真起来说不定还会被其他人说笑话(两个白痴在说不切实际的问题)。说到底,中国平民谈论中国政治,在我眼中看来,真的是件不切实际的活动。

     可是我爱我的国家,但是我的方式却让许多情绪易激动的人感觉被侵犯。要是说到爱国以致于从事它的文化传统,以及专研它的历史背景,甚至倡扬它的建国精神,我实际上却懒得一理。尽管我愿意跟所有人分享他们眼里的中国的形象,中国的执政模式等等等等,但是到最后我还是不同意人家觉得中国这么做是不对的。我只接受人家说,这么做不是不对,只是跟你所生活的国家的不同。我的国家没有错,你的国家也没有错。

     每次到了最后,到了我词穷的时候,我总是会说,你手上的拿的那个东西还不是中国生产的,看你那欢喜的样子。